阅读历史 |

第286节(3 / 3)

加入书签

过多的解释,就道,“至于琦儿的婚事,我做兄长的,定会为她安排妥当的。”

本来,他也想好了几个人选。

————

等到新科进士授官时,皇帝还单独宣了萧函入殿,问他想做什么官。

这自然是屏退左右私下召见的,

皇帝也是有考虑萧嘉树年纪尚轻这点,若是外放为官,既是难以交托重任,再者萧妃若是哭诉怎么办。

萧妃是自己真心喜爱的妃子,好不容易在前朝有一个出息的娘家人,还是她的胞弟,萧嘉树又足够优秀,皇帝自然多了些恩宠和包容,所以很大方地给了两个备选。

放在翰林院或是宫中侍讲的位子上,前者能增加日后为官的底蕴,后者职务轻松,常在殿前行走,为皇帝处理一些文书,看似名声不比翰林院清贵,但却是人人羡慕的位子。

可见皇帝的真心厚待了。

萧函微微弯腰,拱手一揖,“请陛下准我入大理寺为官。”

新科状元入大理寺为官,的确惊了不少人眼球。

比如韩瑾瑜,在授官时见面,他也真心诧异道,“我倒是没想到你会选了大理寺。”

不是说大理寺不好,只是不若翰林院和御前侍讲这两个前途好,相当于铺好的青天路,韩瑾瑜就是这么走来的。

对于新科状元授官,就是没有透出风声来,韩瑾瑜也能猜到皇帝的几分心意。

所以这大理寺应该是萧嘉树自求的。

当皇帝询问缘由时,萧函只提起当年曾与大理寺一同查案的旧事,称那时对刑狱案件就有了兴趣,所以想入大理寺为官。这个理由倒是很合皇帝的心意,虽然显得少年意气了些,但皇帝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最后也应允了萧函所求。

韩瑾瑜语气透着几分惋惜,虽然与萧妃为敌,但也不代表他不欣赏萧嘉树这个人才,这些年,他仍然没有收学生,除了忙于朝堂事务,也是因为有萧嘉树珠玉在前。

但这份惋惜的心思中是否有一二安定,就说不定了。

萧函笑了笑,忽地提起旧事,“当年镇武侯将陈家悔婚,我长姐自尽的事传得人尽皆知,京中议论者甚众。”

“我在外时就听到人言,说这天底下不平的事何其之多,如牛毛如草芥,若是事事都要管,都要求个公道,就是圣人在世,也管不过来了,何必多管。”

韩瑾瑜笑容渐淡,有时候他也想过,若是当年管了这事,也许就不会有今日的祸果了。

萧函又不疾不徐道,“我能理解,百姓文人称颂镇武侯府一家四代为朝廷,多次浴血奋战,征战沙场,立下无数功绩。但所谓为大事而忘小节我就不能赞同了。单是以小节将世间的不平事一概而过,未免太轻松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