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节(3 / 3)

加入书签

身从小进学,并不是这种学习的方式的。他也会读书读很多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会有先生或者家中长辈释义,而且他看的书,几乎每一本上面都有注解,学起来自然也就比寒门学子快了许多。

难怪寒门难出天才,而受到追捧的,多是世家子弟。

他们受教育的方式不一样,学的教材不一样,学习的氛围也不一样。

何其不公,但这在这个时代乃是常态,谁也无法改变的常态。

谢辞渊想到了他之前看清朝皇子们读书,三四点就起床,读一百遍,抄一百遍……可真是……有点惨。

在连续去了学堂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谢辞渊就不去了,转而去了县学。县学里面的学生都是考过了童生试,能够正式自称自己为学生的,他们的学习方法虽然也较为死板,但跟启蒙却也有区别。

且县学里面不光有八股、词赋、五经等等,还有算学、农学等课程,这倒是让谢辞渊开了些眼界。刻板印象中,他以为科举考策论和八股,所以学子们也只学这些呢。

另外在中州府还有一座名扬天下,为诸多学子向往的钟鹿书院,在京城,你若要问想要走科举路线的世家弟子想要去哪家书院,得到的答案,不是国子监,就是钟鹿书院。

谢辞渊决定,过几天就去钟鹿书院拜访一下。

既然决定要收弟子,总不好误人子弟的。

他本身就有原身进学的记忆,再观察观察其他书院教课的方法,之后才能收学生来着。

谢辞渊在县学的时候,倒也有人邀请他在县学授课。毕竟是状元,名头还是很响亮的。县学里面也有即将要参加县试或者乡试的学生,就算谢辞渊不会授课,传授一些考试的经验,也足够叫人受用无穷了。

因此谢辞渊在县学里面,可比他自己想象的,要受欢迎的多。

他在县令待了十来天,每天都有教授、学生,甚至于学官前来试探他的想法。

回去的路上,阿明问道:“少爷,您是想要去学馆教学生了吗?这样也挺好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