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节(3 / 3)
道理都明白,但是拿来做靶子的是自己,秦宫诸臣心里还是颇有些别扭。
这边愤愤不平,唐以后诸人熟知因由,想想此时情境,不由得默默同情起异时空的唐太宗来。然而这情绪没持续太久,诸如欧阳修、苏轼、李清照等人又想起大宋同样被水镜拉出来批判过,顿时心里也冒出了苦水。
从某种程度上说,水镜还是挺一视同仁的。
有人期待有人警惕,有人不满,有人心有戚戚,当然更有不知就里的幼童与黔首纯然好奇,完全被这两相矛盾的地方吸引了兴趣。
楚棠又放出几页ppt。
【再看几则材料。】
【首先是杜牧的《上知己文章启》。“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宝历,是唐敬宗的年号。】
【材料二、晚唐时期,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政治十分腐败。而藩镇跋扈,吐番、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岌岌可危,唐敬宗李湛却依旧“游戏无度,狎昵群小”,又喜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砰——”
太极宫里,李世民当场一拍桌案。
“混账东西!”
他黑着脸分明怒极:“果然是这些不肖子孙做的好事!”
什么秦爱纷奢,分明是唐爱纷奢!谁曾想到,先时还说终于看到了秦朝的热闹,这下秦朝的热闹是看到了,然而自己也成了热闹中的一部分。
李世民再好涵养也气得牙痒痒。
汉朝。
刘彻听完沉默一瞬,竟是忍不住笑了起来:“原来是在这儿等着。”
他唇角愈哂,颇有几分薄凉的嘲意:“先前还是‘汉皇重色思倾国’,现在又是‘秦爱纷奢’,朕和始皇帝倒是都逃不过这顿骂。”
底下的大臣哪里还敢接话,陛下这语气可是阴阳得很,他们可不像司马相如愣头青似的去触霉头。
怎么说呢,后朝以前朝为鉴、用后朝事代前朝事本便是心照不宣的旧例,故汉代便有诸多论秦之文。但谁叫秦朝太特殊、太令人侧目了呢?所以不光是汉,后来的唐宋都这么写,杜牧只不过沿袭传统罢了。
唐朝。
刚刚还兴冲冲说着要游幸骊山的李湛停下吃果脯的手,有些恍然道:“这上面骂的人是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