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45)(1 / 3)

加入书签

屏幕下面的操控台上有着密密麻麻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按钮,顾行一对此不算了解,只是饶有兴趣的看过就结束了。

今天的对撞机正在检修过程中,中控室留的人不多,齐教授跟他们一一打了招呼,顺便介绍了一下顾行一:新来的实习生,很有前途的。

几人似乎都起了兴趣,凑上来交流了几句。

也和你一样是朝国人呀。

他长得好小成年了吗?

原来是n大的校友呀,我是你的学长,漂亮的小孩。

顾行一跟他们交流了一会,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长相的原因,很受喜爱,被人摸了摸头又捏了捏脸,最后居然还是抱着个小型探测器模型出去的。

送的人这样说道:反正我们这种模型也有好几个,拿着当个纪念品吧,好好努力,以后也能够参与核心工作的。

那你怕是小瞧了他。齐教授在心里这样想着,忍不住期待起同事错愕的表情,用目光示意顾行一乖乖把模型拿到手里。

顾行一心里无奈,但在学术以外的时候,他一贯披着乖巧无害的表皮,自然是乖乖收下模型,嘴甜地道了声谢谢。

之后便是大型强子对撞机,黄色和绿色的钢铁支架交错纵横,上上下下的过程好像是在儿童乐园里游玩攀爬一般,奇异地充满童趣。

但在下层抬头回首的时候,又忍不住为这个仪器的巨大与巍峨感到震撼。

它深埋于地下百米处,总长达17英里,横跨两国国界。从地表看起来分毫不显,却有着世界上最强力的物质,有着宇宙最低的温度,有着一群人类的智力巅峰来探索终极奥秘。

大概这就是科研的浪漫之处。

面前的对撞机是两个相对的圆环,铜色的线圈缠绕成一匝一匝,分成一格又一组,围绕成圆环,即使没有启动,顾行一也已经忍不住畅想起粒子在磁场的操控下旋转,加速,对撞的美景,数据像河流一样流淌出来,然后被加工被处理,在浩如汪洋的数据海之中,有一颗绝世明珠,等待着人们去拾取。

听说有很多人恐惧在对撞的过程中会产生黑洞。顾行一想起来之前听说过的一些谣言,笑着说道。因为对方是朝国人,顾行一也放松了一点,开口就是朝语。

让人们恐惧的是天文学上的黑洞,连光也无法逃脱的牢笼,听起来确实很可怕,齐教授摇了摇头,但是我们产生的粒子没有一个的重量能够达到产生黑洞的程度。

如果只是说纯理论的话,确实可以通过粒子对撞产生微小黑洞,顾行一摸着下巴说道,但是目前我找到的所有理论,都认为产生的此类粒子会即刻消失,并没有观测的意义。

宇宙射线中倒是有微小黑洞,齐教授开口说道,但是我们的观测认为这样的黑洞对地球不造成危险。

粒子即宇宙。顾行一点点头,目光看向眼前的庞然大物,突然生出一种生之渺小的感觉,我们研究极小的粒子,却又巧合地与极大宇宙世界相关,真有意思。

一沙一世界。齐教授用朝文说了句,还是还是和朝国人对话舒服,他们都不懂这句话的意思。

两人相视而笑,这一次齐教授也出奇的生出了一种看待同辈人的感觉。

也是,顾行一这个人有一种魔力,当他放下乖巧无害的伪装,显露出自己学术上的才华之时,你很难不为他天马行空的想法,清晰的逻辑,精准的结论所折服。

不过时间不多了,齐教授很快又忙于其他事务,顾行一拿到了权限开始好好研究一下子最近强子对撞机传上来的数据。

讨论可行性的日子转瞬就到。

顾行一早就提交好了申请,在合适的时候上台进行自己的演说。

环视四周,数十人围绕他坐成一圈,远远相隔。

皮质靠背的椅子,打磨光亮的褐红色桌子,头顶的大吊灯,无一不带着压迫感。

顾行一还是很从容,他身上一直有一种自信,那是由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努力,高人一等的天分和系统的大机缘所带来的自傲,所以他绝对不会在这种情况下怯场,甚至于只是平静的做了个开场白:我找到了捕捉反阿尔法粒子的方法。

这个漂亮的有些过分又因为种族原因而显得年轻得过分的男孩子露出了一个近乎傲慢的笑容:不仅如此,我们很有可能将凭借此捕捉一切反物质。

全场静默,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地盯着他,这是期待,也是质疑与压力。

顾行一将小x辅助建成的模型一个接一个的放出来,然后从一旁拉出一张白板,在解说的同时,手速极快地写下自己的证明与计算过程。

下方人开始还能安然端坐,倾听着这位年轻的后起之秀异想天开的计划,后面却不得不拿出随身携带的纸笔,跟着他的节奏进行运算。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跟着计算的沙沙声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有些人终于跟不上进度,遗憾的放下笔开始拍照。

你看懂他在写什么了吗?跟顾行一有着一点让人啼笑皆非的交情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