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45)(2 / 3)

加入书签

北极熊这样问身边的红发女孩。

红发女孩麻木地抄写着:刚开始我还知道他在用哪一套理论,后来我就看不懂了,或许只有我的导师还知道吧。

说话的同时,她抬头看了一眼在前方专心研究可行性的导师,再看看台上的人,心中升起无限景仰之情。

大概这就是大神的魅力吧。

顾行一终于完成了他的可行性报告,他回过头对台下人鞠了一躬:谢谢。

接下来是提问时间。作为引荐人失去投票权的齐教授担负起了主持人的工作,说道,有疑问的可以在现在解答,然后进入投票环节。

陆陆续续有几个专业大牛提了几个问题,角度刁钻,绝对不是只凭理论就可以解决的。

顾行一却好像是一个多次参与相关实验的老手一样,不急不徐地一一回答完成。

最后,全票通过。

全场掌声如雷,所有人都在此刻承认了这颗新星的冉冉升起。

寻找x

顾行一的报告相当成功, 但是, 之后还有复杂的一系列计划需要制定, 恐怕真的要等到12月份左右才有真正的实践。

在这漫长的等待中, 顾行一成功地进入了lhc研究组,日常跟他们商定讨论顺便见证这个计划一点点推进。

你们好。顾行一换上了研究员的服装, 再度走进中控室,这一次他已经成为了堂堂正正的高级研究员,可以负责一个小组的那一种。

噼里啪啦,一群人惊掉了眼球。

在实习生的小群里面, 顾神的传说再次兴起, 顾行一上位的事迹被大书特书,然后添油加醋,完全加工成传奇故事。

而这故事甚至还分为了两版。

第一版是一个弱小可怜又无助的实习生凭借实力获得欣赏走上人生巅峰, 中间补充了无数挑灯夜战呕心沥血的学习故事, 熬了热腾腾一盆鸡汤, 专门炖给被忙碌又看不到上升渠道的科研生活压榨的死去活来的老油条们。

第二版就是天降紫微星,说这个故事的人甚至把顾行一的出生日期给扒了出来,硬生生和牛顿的逝世日期扯上了关系, 称他是物理学大牛再世,上帝派来点亮人间的使者,进入就是为了解决高能物理学前沿难题,不过是顺手为之解决个小问题,就成功惊艳了一众大牛,顺顺利利走上人生巅峰。显然, 这是专门说给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轻人来鼓舞士气打鸡血的。

一时之间,整个研究所里的风气都为之一变,有的人直接打开了熬夜苦读模式,硬生生是想凭努力将自己和别人之间堪比大猩猩和人之间的智商差距拉回来,有的人打开了装逼如风模式,甭管会不会翻车,只要有想法有问题,就恨不得在导师面来回展示个四五百遍。

死气沉沉的实习生群体一下子变得严肃活泼了不少,众位大牛看在眼里,也开始思索起怎样调整人才选拔制度了,唯一让他们感到遗憾的就是

这群人居然也开始拜顾神了。

顾行一的照片,草稿还有他随身携带的笔瞬间流行起来,纷纷被安排好了贴身携带,定时上供。

所以,顾行一不得不面对笔一脱手就不见了的悲惨现实。

好在,办公用品全部都是有研究所提供的,经济压力是一点没有。

当然,小范围内声名鹊起也没有那样顾行一迷失了头脑,他将之前关于鸟群系统的灵感整理了一下,准备好了一份paper。

由于多元智能体系的特殊性,顾行一再结合系统里面关于人工智能的课程,又探索出了另外一类型人工智能的编写模式。

像系统和小x都是特殊的成长型人工智能,他们的智力来源于机体的强大运算能力和代码的自我完善,甚至于他们的学习系统也将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不断丰富。

但是,决定自我完善程度的不仅仅是学习系统代码的高深与否,还有能否拥有大量的学习资料,小x的成长依靠的不仅仅是顾行一一掷千金购买的足够好的硬件,更重要的还是系统出品的一个又一个数据包。

出于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顾行一尝试解析过这些数据包,然而失败了。

其中的内容太过于深奥复杂,大部分都是机械语言,少有的一部分代码也已经不是现在科技使用的编码方式,所以,想要大范围的在现在的科技程度上复制小x的成功是很难的。

但是这并不代表顾行一没有办法对现在的人工智能做一个提升。

有复杂系统模拟产生出来的建模方式和代码将会给人工智能更好的模仿和解析大量数据的能力,同时它们也将对众多的机器具有非常强的控制能力。

像是科幻中那种主脑级别的人工智能不是没有可能出现。

它们将会在军事,科研,公共服务等领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最大的缺点大概还是没有办法完美的模拟人类的感情模块了。

或许,这对于目前为止还对人工智能反叛充满疑虑的人类来讲是个好事。

顾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